近日,江西省胸科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負責人賀建雄團隊通過多學科協作,開展了一例帶蒂復合組織瓣成形+髖關節病灶清除+肌肉清創手術,手術順利完成,為患者減輕了病痛。
患者是位28歲女性,體質消瘦,去年12月初,因右側大腿處搔抓后出現局部皮膚腫塊,腫塊質地柔軟并伴有持續性疼痛,導致右下肢活動功能受限,12月中旬,腫塊出現破潰,有膿液滲出。患者后前往多家醫院就診,并于今年2月份進行了手術治療,病原微生物NGS提示檢出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傷口一直愈合不良。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患者來到江西省胸科醫院就診。
賀建雄接診后,發現患者的癥狀比較嚴重,認為應盡快進行手術治療。經相關科室專家會診后,決定先為患者施行帶蒂復合組織瓣成形+髖關節病灶清除+肌肉清創手術,再通過藥物配合治療。
術中,手術團隊首先拆除了原VSD裝置(真空封閉引流),發現右大腿前外側竇道口周圍有炎性壞死組織,少量膿性滲出,手術傷口已經嚴重感染。團隊仔細將壞死骨清除至滲血骨面,徹底清除炎性肉芽組織和嚴重感染的組織,再對手術切口進行包扎縫合。手術歷時兩個多小時順利完成,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術后被安全送回康復室。
術后一周,患者通過康復訓練,身體逐漸恢復,皮膚血液循環良好,期間未出現并發癥,手術非常成功。
什么是髖關節結核?
髖關節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髖關節導致的疾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患者常表現為髖關節疼痛、食欲減退、盜汗、發熱等一系列癥狀,繼而可能出現髖關節的膿腫和肌肉萎縮,造成髖關節畸形和運動障礙,但通過早期預防、規范治療和科學護理,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改善預后。
為什么會患上髖關節結核?
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最開始通常表現為肺結核。肺部的結核桿菌可以通過血液循環到達骨和關節部位,并且可潛伏數年。當患者出現過度疲勞、免疫力低下時,潛伏在髖關節處的結核桿菌可重新活躍,導致髖關節處的骨質破壞和關節畸形,出現髖關節疼痛等相應癥狀。
髖關節結核預防小提示:
控制原發性結核病:建議定期進行結核病的檢查和治療,特別是與結核病患者有過接觸的人群。
隔離和消毒:對于已經感染結核病的患者,應加強隔離和消毒措施,防止結核桿菌的傳播,尤其是在醫院等公共場所,應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避免慢性勞損:減少髖關節的過度使用和損傷,避免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可以有效降低關節結核的發生風險。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通過適當的鍛煉和均衡的飲食來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和清潔,避免接觸污染的空氣和水源,結核病高發地區的人群更應注意。
如果您懷疑自己或他人患有髖關節結核,應及時就醫,并遵循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