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醫藥領域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主陣地,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權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經過十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特別是三年新冠疫情期間,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及數百萬名醫務人員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為我們創造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作出重要貢獻。
但從馬某某、張某、方某某、段某某等人的違紀違法案件看,他們都是有著深厚學術背景、較高醫學造詣的“專家”,甚至有的是全國學科帶頭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卻對自己出現的腐敗問題聽之任之、無法自醫,讓本來光輝的人生就此折戟,由“白衣天使”變成了肆意貪腐的“魔鬼”,充分反映出醫藥領域腐敗問題仍然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從整體上看,醫藥領域的腐敗問題涵蓋了醫藥行業生產、流通、銷售、使用、報銷的全鏈條,涉及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學(協)會、醫療衛生機構、醫藥生產經營企業、醫保基金等全領域,具體表現為:醫藥領域的一些領導干部長期“靠醫吃醫”,醫藥企業“金錢開路”,醫療機構“內外勾結”“集體塌方”屢見不鮮,監管部門人員權力“尋租”也非個例,嚴重侵害群眾醫療權益,影響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一批醫院領導干部把貪婪的“黑手”伸向醫保基金、藥品耗材、設備采購、基建工程等方方面面,一些醫院院長拿“大頭”,主任拿“小頭”,形成利益共同體,對醫藥行業生態造成嚴重損害。一些醫院和醫生為了私利給病人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等問題依然突出,導致一些藥品價格過高,不僅嚴重影響群眾的就醫感受,也使國家醫保基金被大量侵占。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稀釋了醫藥事業改革發展紅利,蠶食了人民群眾權益,既掣肘醫療、醫保、醫藥事業改革發展,又影響了行業形象,也危害了醫療衛生系統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價值觀、權力觀發生扭曲。由于行業的專業性要求,醫療衛生系統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都有著較高的學歷,接受過長期的教育,本應把“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期職業精神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但一些人卻慢慢放松了思想改造,精神上逐漸缺了“鈣”,得了“軟骨病”,最終一點點背棄了自己學醫從醫的初心使命。
二是為民情懷喪失,被金錢所“俘虜”。“救死扶傷”本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是他們職業偉大的體現。但一些醫療衛生系統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卻盯上了老百姓的“救命錢”“保命錢”,挖空心思巧取豪奪,不僅自己廉潔上出了問題,還給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抹了黑。
三是紀法意識淡薄,言無所戒、行無所止。近年來,醫療衛生行政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了醫務工作者的行為規范。但仍有一些人只把自己當成專業人員,而忽視了應受到的紀律、法律約束,嚴重破紀破法而不自知。
四是面對誘惑心存僥幸。當前,醫藥領域各種“圍獵”問題依然存在。一些醫藥企業采取更為隱蔽、復雜的手段,為其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這就導致一些醫務工作者產生僥幸心理,認為接受賄賂是正常的人情往來,是“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也就甘之如飴地“隨波逐流”,最終把自己徹底推向了違紀違法的深淵。
建設健康中國離不開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在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同時,還要保障醫療工作者能夠清正廉潔、潔身自律。當前,加強醫療衛生系統廉潔建設要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增強黨性意識。健康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有之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健康中國,必須始終堅持黨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領導。醫療衛生系統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要提高政治站位,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弄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哲理、道理情理,進一步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而更好地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切實肩負起黨和人民的重托。要時刻自重自省,守住內心、潔身自好、防微杜漸,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困,常常對照初心、檢視言行,把個人的努力工作與國家建設發展大局融為一體,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
二是樹牢為民情懷。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健康利益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基本職責。當前,我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尊重醫學科學發展規律,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基本原則,落實政府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醫務工作者要把人民群眾始終擺在首要位置,始終心里裝著群眾,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衛生健康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三是扎實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為進一步促進醫藥事業發展進步,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等9部門共同啟動了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醫藥行業“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堅持全面覆蓋、聚焦重點,集中突破、糾建并舉,統一實施、分級負責等原則,對醫藥領域行政管理部門以權尋租;醫療衛生機構內“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以及藥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帶金銷售”;接受醫藥領域行政部門管理指導的社會組織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涉及醫保基金使用的有關問題;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在購銷領域的不法行為;醫務人員違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等問題,開展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的系統治理。通過集中整治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一系列長效機制,構建風清氣正的行業氛圍,為醫藥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堅決查處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對醫藥領域腐敗問題存量線索,要全面起底,梳理重點督辦問題線索清單,重點排查分析醫藥領域飛行檢查、審計監督、巡視巡察、信訪舉報等發現的問題線索。對重大問題和典型案件,可以組織掛牌督辦,必要時提級辦理。緊盯重點領域重點對象,必須緊盯“兩個關鍵”:一個是“關鍵少數”,包括各級各類醫藥領域行政單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社會組織中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一個是關鍵崗位人員,尤其是公立醫院內藥品、耗材、醫療器械采購、檢驗檢查和行政、后勤、基建等重要崗位人員,深挖徹查權力“尋租”、利益輸送、以權謀私等違紀違法問題。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加大對行賄行為的懲治力度。對查辦案件中涉及的行賄人,要依法嚴肅處理,重點查處多次行賄、巨額行賄、向多人行賄的行為,該移送司法機關的堅決移送,堅決斬斷“圍獵”和被“圍獵”的利益鏈。
五是強化廉潔教育。堅持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統一,堅持嚴懲腐敗與嚴肅教育緊密結合,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黨組織大力開展醫德醫風和行業自律教育,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提高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的使命感和“免疫力”。要跟進開展警示教育,用好“身邊人”“身邊事”,以案明紀、以案說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堅持祛歪風與樹新風相結合,要督促醫藥單位把防治隱形變異、風腐一體問題擺在重要位置,深入分析不良作風新動向新表現,既清查老問題,也關注新苗頭,不斷壓縮腐敗滋生的空間。加強醫藥行業廉潔文化和醫德醫風建設,引導醫療機構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秉公用權、廉潔行醫、遵守職業道德,促進醫藥企業誠信經營、規范運營,履行社會責任。
來源:中國方正出版社《醫藥領域廉潔教育案例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