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按病灶在人體的不同部位而命名,如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腹腔結核,腸結核,淋巴結核,骨結核等。結核病的病原菌為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侵犯人體不同部位可能發生病變。肺結核是乙類傳染病,結核病在人群中的傳染源主要是肺結核患者,即痰直接涂片陽性者,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近距離大笑、大聲談話等方式把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微滴排到空氣中而傳播。附近的人吸入含病菌的空氣而被感染。次要的傳染途徑有食用被結核分枝桿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消化道的結核病,破損的皮膚接觸到結核分枝桿菌誘發皮膚結核,這種情況很少見。肺外結核,因病源菌不與體外直接相通,也就不具有傳染性。
致于吸入病菌后是否發病與吸入病菌的多少及個體的免疫力有關。如家中有肺結核病人可經常通風換氣,減少空氣中微滴的密度,可降低傳染的風險,減少傳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治愈結核病患者。當然肺結核也不是那么可怕,一般規則治療2周后病原菌減少至原有菌量的5%,治療4周后減少至原有菌量的0.25%,換句話說,治療一個月后傳染性已很小了。影響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自然抵抗力的因素除遺傳外,還包括貧困、居住擁擠、營養不良等社會因素。嬰幼兒細胞免疫系統不完善、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都是結核病的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