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病死率接近100%,令人談之色變。然而經過多年的實驗證明,狂犬病雖然難以治療,但可通過隔離(或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方式達到預防目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狂犬病的傳播方式,從而做好防護。
首先我們要明確,已經具備傳染性的動物,狂犬病病毒除了存在它的大腦和唾液里,其它的腺體和臟器也是存在的,例如淚腺、肝臟、腎臟、脾臟等;其次,完整的皮膚可以防止絕大多數病毒的侵入,包括狂犬病病毒,但我們的粘膜(鼻、口腔、肛門等處的粘膜)是不能阻止病毒侵入的。
狂犬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瘋動物將唾液中的病毒通過咬傷或抓傷(很多哺乳動物有舔自己爪子的習性,狂犬病病毒會短暫停留在其爪上)感染到其他動物體內;
其次,瘋動物的分泌物直接污染新鮮傷口、粘膜等,例如具有傳染性的動物舔舐新鮮傷口、鼻部、肛門等,所以與具有傳染性的動物“接吻”是很危險的;當然,我們這里要強調得是“直接”接觸,不是“間接”接觸,例如動物狂吠、接觸過動物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等是間接接觸,是不會感染狂犬病的,原因是狂犬病病毒對于外界的抵抗力非常差,目前也沒有間接接觸導致發病的報道。
以上情況都是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發生的,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情況,大家沒有必要因此而擔心。目前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還是犬、貓等。因此遠離流浪動物、避免被動物致傷、不與動物過分親密(同飲同食,讓動物舔舐粘膜),就可以有效切斷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最后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是,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一旦被可疑動物致傷后,不要驚慌,盡快到附近的動物致傷門診進行規范化處置,其中包括傷口的清理、消毒,合理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規范、全程完成疫苗接種。說到疫苗接種,目前國內均為肌肉注射法,包括五針免疫程序和“2-1-1”免疫程序,兩種程序在全程免疫后保護效果相同,同等推薦。

(“2-1-1”:接種三次 接種四支疫苗;
“5針法”:接種五次 每次接種一支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