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高和低劑量胸部CT檢查在臨床篩查中的普及,臨床上肺結節和早期肺癌的診斷檢出率不斷增加,使得患者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生存率也隨之增加。
隨著胸腔鏡微創技術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單孔胸腔鏡手術切口更少更美觀,損傷更小,術后恢復快,疼痛更輕。目前,江西省胸科醫院胸外科可在單孔胸腔鏡下完成肺部分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肺段切除術、袖式肺葉切除術等一系列手術。
早期肺癌多采取的手術方式是做肺的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正常肺組織,只要完整切除腫瘤,5年生存率將顯著提高。
肺結節按大小來分:直徑5mm~10mm稱為小結節,直徑<5mm稱為微小結節,那么尋找肺中的肺部結節就尤為重要。這就好比在一團棉花中尋找一個軟軟的米飯粒(5mm~10mm的小結節),如果米飯粒再軟些(<5mm的微小結節)就更難找了,尤其是目前的微創手術,只能伸出一個手指探入胸腔觸摸。基于這些原因,手術醫生需要在術前進行肺結節定位。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帶鉤金屬絲定位法:在CT引導下,經胸壁向肺結節旁置入帶鉤金屬絲,一直保留到術中,胸腔探查定位結節后再摘除。患者在置入帶鉤金屬絲時需要限制活動,避免增加氣胸、疼痛、肺損傷、脫鉤、出血等風險。
2021年7月,江西省胸科醫院外三科收治了一位19歲的姑娘,剛參加完高考,體檢時發現右下肺前段磨玻璃影肺小結節。
按常規,術前進行帶鉤金屬絲定位肺結節,當小女生知道要將金屬絲扎進胸腔里非常害怕。鄭任珊醫療團隊了解情況后安慰她說:“你放心,我們有辦法既能有效定位,又不需要置入金屬導絲,只需要抽你2ml血就可以了。”原來,這個方法就是為患者進行自體血定位,同樣是通過CT引導下經胸壁穿刺定位,在肺結節旁注入2ml自體血,在術中通過肺表面進行識別和定位。
最終鄭任珊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單孔VATS右肺下葉前段部分切除術,手術非常順利,出血僅10ml,最大程度減少了切口疤痕。
自體血肺小結節定位方法在我院首次成功實施,其優點是無需留置金屬絲,減輕疼痛,降低氣胸和出血風險,節省醫療費用。對于2cm以上的深部結節,還是需要用帶鉤的金屬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