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護士,38床在咳血,快來呀!”隨著家屬慌張的呼喊聲,我立即來到患者身邊,只見72歲的李大爺坐在床上,手中的痰杯已經有一半的鮮血,呼吸也開始變得急促。我立即給患者采取患側臥位。可李大爺卻犟了起來,他說“我不要躺著,躺下來咳血就更多了,坐著我就沒那么容易咳血,而且躺著呼吸也難受。”沒一會兒,李大爺出現呼吸困難,聶強醫生立即讓患者患側臥位,頭偏一側,我熟練地將患者口腔及氣管里的血液吸出,經過我們默契的配合,患者順利搶救回來。其實,很多咯血患者都有李大爺這樣的想法,認為坐著能把血咳出,不會有危險,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錯的,錯誤的體位不僅不能將血液完全咳出還會造成窒息的風險。
為什么會咯血?咯血是聲門以下部位呼吸道或肺組織出血,經口腔咳出。為什么要患側臥位?當呼吸道或肺組織大出血,患者采取患側臥位,咳出來的血不會影響健側,血液的凝固對于患側血流也有一定的凝血作用。頭偏向一側,能保持氣道的通暢,這樣既可以止血又避免窒息的可能。而坐位,在大咯血時,大部分血液由患者自行咳出,當患者乏力,咳血不及時極易發生窒息,也給護士在清理呼吸道血液時造成困擾。
不同的疾病要求的體位也不一樣,比如在患者發生急性肺水腫或者哮喘急性發作時,應采取端坐臥位,有利于改善呼吸困難,減輕心臟負擔;休克的患者可采取中凹臥位,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增加心輸出量;頸椎骨折牽引患者可采取頭高足低位,有利于減低顱內壓,預防腦水腫等,當醫生和護士告知采用何種臥位時,患者應很好地配合以利于疾病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