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患者謝某因氣管切開后聲門出現狹窄,咽喉如被扼住般發不出聲,極度的呼吸困難導致隨時有生命危險。慕名轉至江西省胸科醫院呼吸內鏡介入科后,于近日行安全“T”管置入術,終于告別了欲語無聲的痛苦。
患者三個月前因腦出血在當地醫院行氣管切開,因拔管困難轉至當地某三甲醫院行氣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術,無奈半個月前出現呼吸困難,只能再次行氣管切開輔助通氣,因長時間佩戴金屬套管,導致聲門出現狹窄,發不出聲音,極度呼吸困難。
就在家屬一籌莫展時,聽人介紹省胸科醫院院陳中書博士團隊在治療氣道狹窄技術領域上已是國內領先水平,當天便轉至我院治療。
施天生副主任接診后發現患者氣管狹窄嚴重,拔管困難。長期依賴氣切口呼吸又易造成呼吸道感染,考慮到盡快恢復患者發聲功能及后期生活質量,建議患者盡快更換安全“T”管置入,在充分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下,內鏡介入團隊為患者制定出精準的治療方案。
術中,在陳中書教授的帶領下,施天生通過硬質氣管鏡后對阻塞氣管的肉芽組織進行旋轉鏟切,使患者氣切管上方的氣道恢復通暢,并精準測量氣管狹窄長度,再對“T”管進行精細裁剪。順利拔除金屬套管后,吸凈膿痰,再將裁剪好的安全“T”管(直徑10mm 上支長25mm 下支長30mm)置入氣切處,用時僅1分多鐘。T管貼壁良好,支架上端緊貼聲門下方,無肉芽增生。
術后,患者呼吸通暢,可以清晰地發出聲音,不禁激動地流下淚水。
施天生副主任表示,“T”管呈三通狀,上通會咽部,下通氣管,中間部分經氣管切開處外露,可進行封堵,平素封堵后可經口鼻通氣,若呼吸困難,可打開封堵端進行通氣。T管有較好的韌性和彈性,對氣管黏膜刺激小,不影響說話和日常生活。
安全T管置入技術屬于氣管鏡四級手術,通過硬支氣管鏡直接鏟切氣管內增生的肉芽組織,快速開通氣道,將“T”管置入到患者氣管中。要在確保不損害氣道內壁的基礎上,防止肉芽組織增生,這對操作者要求較高。
江西省胸科醫院內鏡介入團隊在院黨委副書記、外科學博士陳中書教授的帶領下,不斷開展新技術,打造學科強勢團隊,整體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一流、省內領先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