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胸科醫院胸外一科王武明團隊成功開展單孔胸腔鏡全纖維板剝脫術+膿胸病灶清除術治療慢性膿胸。患者為年輕男性,因右側結核性膿胸1年經內科治療無效前來我院。體格檢查右側胸廓明顯塌陷,肋間隙明顯變窄,呼吸音明顯減弱。胸部CT檢查右側胸廓塌陷,胸腔包裹性積液,胸膜纖維板明顯肥厚,相應肺組織明顯受壓。根據病史及有關檢查,診斷明確為右側結核性膿胸。考慮患者經久不愈,內科治療無效,有手術指征,王武明主任團隊決定,在單孔胸腔鏡下行右側膿胸病灶清除、纖維板剝脫及胸膜腔粘連松解術。手術僅在一個約4厘米的操作孔下完成,術中膿腔清除干凈,臟、壁層纖維板剝離徹底,肺組織游離充分,達到了消滅膿腔,恢復患者肺功能的目的。盡管切口微小,但術中無肺組織及意外血管損傷,出血僅160毫升,手術歷時約3小時順利完成。術后患者胸腔無漏氣,在科室醫療及護理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結核性膿胸的主要特征為胸膜增厚、包裹,反復胸水,纖維母細胞浸潤胸膜表面形成無彈性增厚纖維板,包裹肺表面,可壓迫肺組織,阻礙肺的擴張,嚴重影響肺功能;因抗結核藥物無法滲透進入病灶,胸腔穿刺抽液也無法徹底清除病灶,經久不愈。傳統的手術方法是纖維板剝脫術,胸部切口長約25厘米至30厘米,需要切除一段肋骨,顯露胸腔后,在直視下清除胸腔病灶組織,剝除胸膜纖維板。這種手術方式創傷大,患者術后恢復慢,切口疼痛嚴重持久,手術瘢痕影響美觀,還對上肢和胸部的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傳統認為慢性膿胸患者胸腔粘連嚴重、不容易解剖分離等因素,成為胸腔鏡手術“禁忌征”;但隨著醫學發展, 目前全國僅少數幾家胸外科專科醫院開始運用微創手術治療此類疾病,單孔胸腔鏡技術僅僅通過一個4至5厘米的小切口,就能將胸腔內的病灶和纖維板徹底清除,在最大程度減輕手術創傷的同時,能達到與開胸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與傳統開胸手術比較,微創手術創傷小,出血量少,視野好,疼痛輕、恢復快,術后對肢體功能影響較小。
單孔胸腔鏡實施膿胸纖維板剝脫術治療慢性膿胸的前提: 1.手術時機要選擇恰當,以利于纖維板剝離; 2.要有開放纖維板剝脫術的手術技巧; 3.要有單孔胸腔鏡手術的手術團隊經驗。
此類手術的成功開展進一步提高了我院胸外科微創技術水平,科室將通過不斷推進診療的個體化、規范化、綜合化,更好地為患者解難題、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