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沉默的殺手”,慢阻肺有著極高的致病率和嚴重的后果,且病情前期不易察覺,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病仍可治可防。作為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的肺功能檢查,也越來越普及。
“近年來,人們對慢阻肺的了解和重視程度還很低,防治存在短板。”省胸科醫院副院長張齊龍表示,早在2021年,江西就在5地開展了試點工作,超3萬人享受免費慢阻肺篩查。及早提高重視,積極治療,方能提高慢阻肺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率和慢阻肺患者的早診早治率。
慢阻肺隱蔽性強 前期癥狀不易察覺
慢阻肺的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我國,慢阻肺患者已達近1億,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就有約14個慢阻肺患者,且患病率在未來的40年將持續上升,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第三大致死病因”,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慢阻肺的主要癥狀包括慢性咳嗽,晨間咳嗽明顯,夜間可有陣咳或排痰。咳嗽的癥狀隨病程發展有可能終身不愈;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清晨排痰較多,偶可帶血絲,急性期痰量多,可有膿性痰;氣促、呼吸困難,早期在較劇烈活動時出現,后逐漸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這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喘息和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容易出現這個癥狀。急性加重期間,該癥狀也會出現。此外,慢阻肺患者還常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精神抑郁和(或)焦慮等的情況。”江西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三病區主任醫師 陳樂蓉介紹,病情的早期癥狀比較隱匿,很多病人很難及時意識到自己患上了慢阻肺。等到確診患病后,又追悔莫及。
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
“吸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發病因素。吸煙開始的年齡越早,時間越長,每天吸煙量越多,患病率越高。被動吸煙也可能導致呼吸道癥狀及慢阻肺的發生。”陳樂蓉表示,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負擔的特點,患病周期長、反復急性加重、有多重合并病,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同時又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疾病。“通過肺功能檢查、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等方式,可以有效診斷病情,提早介入治療。”省胸科醫院醫務部副部長 蘇琦介紹,肺功能檢查對慢阻肺的診斷、嚴重程度評價、疾病進展、 預后及治療反應等均有重要意義,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建議 35 歲以上的吸煙人群每年到當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或配備肺功能儀的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
省內率先開展試點工作 超3萬人享受免費慢阻肺篩查
為提高慢阻肺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率和慢阻肺患者的早診早治率,早在2021年,我省就啟動了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省級項目管理辦公室設在江西省胸科醫院,負責全省項目方案的擬定和日常項目工作的統籌管理。
自2021年以來,我省按照“早期篩查-免費體檢-隨訪干預管理”的新型模式,對全省35歲-75歲目標人群進行篩查管理。目前,重點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費篩查已完成問卷調查3.12萬份,篩查出高危個體6545例,提供免費肺功能檢查4871次,對4413名高危個體開展跟蹤隨訪。
省胸科醫院多措并舉 提升市民對慢阻肺的知曉率
在省項目辦所在單位,江西省胸科醫院的牽頭組織下,各項目點開展了科普講座、專家義診、發放宣傳手冊等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形式推廣,提升當地市民對慢阻肺的知曉率,主動參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同時,受省衛健委疾控處委托,篩查項目專家組編寫了符合江西省情的《江西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篩查干預工作指南》及《江西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篩查干預指引》,這一舉措走在全國前列。
2022年11月16日,中日友好醫院線上組織召開了中國慢阻肺病照護大會。會上,國家項目辦對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開展情況進行了通報。我省在肺功能篩查完成率、肺功能質控合格率等多個指標均位列全國前十,省胸科醫院獲得“優秀省級項目辦”光榮稱號。該項榮譽是國家項目辦對該院工作的肯定,也是省胸科醫院收獲關注、提高知名度的亮麗名片。
“目前,我省關于慢阻肺的治療與預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我們要提高廣大市民對慢阻肺的認識,另一方面,要把定期篩查的理念傳遞給大家,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省慢阻肺項目辦公室主任、江西省胸科醫院副院長 張齊龍表示,下一步,省胸科醫院將對廣大鄉鎮、社區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學會如何使用醫療器械對慢阻肺進行檢測。“從點到面,進一步幫助患者實現‘家門口’的治療服務。”